中经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上海报道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为银发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
《建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随着具身智能不断发展,机器人开始成为养老服务中医养结合的重要载体。上海傅利叶机器人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傅利叶研发的关节康复机器人、三维上肢康复机器人、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等智能康复设备已进入上海市、安徽省等省市医院、社区医院康复科,帮助老年人群体实现康复、辅助行走等。
事实上,这只是机器人在养老领域应用的一个缩影。智元机器人副总裁王闯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退休开始到临终关怀,机器人养老可分为多个阶段,包括为老年人提供情绪价值、辅助行走到24小时看护,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I技术赋能银发经济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超过3.1亿人。随着老年人群体不断扩大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AI赋能的机器人、家电等产品正成为服务老年人群体的新兴力量。
目前,机器人已经参与到老年人康复领域。以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中医院与傅利叶旗下瑞和康团队合作成果为例,通过系统改建与专业赋能,扩充智能康复设备,郎溪县中医院将原有的传统治疗及骨科术后康复拓展到了老年康复、骨科及运动康复等项目。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上海市。早在2022年,上海市就发文宣布将通过“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85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傅利叶的“全周期覆盖智能康复训练机器人”在全市数十家社区康复中心应用。
截至2024年年底,上海市全市社区康复中心总数达到141家,建成的社区康复中心结合康复机器人、天轨等智能化康复设备和各类中西医康复适宜技术,将康复服务逐步延伸至站点、居家、养老机构等,形成住院、门诊、站点和居家相衔接的、具有社区特色的康复服务体系。
除了在医养方面的应用外,家电领域也在做适老化改造。据海尔智家方面介绍,针对中国超过3.1亿老年人群体需求,公司围绕老年人用户的生活场景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科技创新,升级AI生活。
针对老年人群体腿脚不便、洗衣机太矮、弯腰投放困难、低头容易头晕眼花等问题,海尔智家对双筒洗衣机产品进行改造,按照上下筒设计,无需弯腰即可使用上筒洗衣,而且洗衣机智能控制面板操作简单方便,老年人群体也能轻松上手,衣物洗好后可通过语音提醒晾晒,晾衣架自动下降,方便老年人晾晒。
规模化应用尚需时日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到2030年,伴随老年人口规模增长机遇,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
尽管市场一片蓝海,但机器人在银发经济市场中规模化应用仍面临一定困难。
“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使用还处于陪伴阶段,主要为人提供情绪价值,让生活更有趣。”在王闯看来,人形机器人在养老服务方面应用面临的难度还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