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晓波
“现在起床、洗澡,心里都踏实多了。”家住武汉江岸区的78岁刘奶奶,因腿脚不便,过去在家中最怕摔跤。如今,得益于政府推行的适老化改造项目,她的卫生间里装上了扶手、洗澡配上了沐浴椅,床边也安装了起身护栏。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守护着她每日的起居安全。这仅仅是全国数百万家庭适老化改造的一个缩影。
近日,民政部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将这项民生工程从蓝图变为现实,各保险公司也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居家生活品质和安全保障。
图片来源:包图网
政策驱动,小改造守护大安全
居家养老是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然而未经改造的居家环境却潜藏着诸多风险。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害致死的首位原因。正因如此,以“防跌倒”为核心的安全保障,成为适老化改造的焦点所在。
这些改造并非大拆大建,而是精准对接老人的实际需求。从卫生间扶手、沐浴椅、起身护栏,到防滑地砖、夜间感应灯、紧急呼叫器,改造遵循“一户一策”原则,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家居环境量身定制。
资金方面则以政府补贴为主导,个人承担比例很低,切实减轻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负担。这项惠及数百万家庭的工程,其快速推进得益于国家层面的强力驱动。《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密集出台,明确将适老化改造列为重要任务。根据民政部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国将继续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改造,未来的惠及面有望进一步扩大。
把握机遇,保险业构建养老服务生态圈
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催生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嗅觉敏锐的保险行业正凭借其资金、客户和产业链整合优势,积极布局,谋求从单纯的“支付方”向“服务生态构建者”转型。
极目新闻记者观察到,多家头部保险企业已深度介入养老服务领域。
重资产投入,自建养老社区:如泰康保险打造的“泰康之家”已在全国多个核心城市落地,提供从独立生活、协助生活到专业护理的一站式服务。
轻资产整合,搭建服务平台: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公司则通过战略合作、投资入股等方式,整合线上线下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居家照护等服务资源,为其保险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保险+服务”产品创新:保险公司将养老产品与实体养老服务权益相挂钩,购买特定保险产品的客户,未来可优先入住养老社区或享受上门服务,这种模式正成为行业新趋势。
业内专家分析,保险业布局养老,看中的是“适老化改造-居家上门服务-社区日间照料-机构专业照护”这一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参与前端改造和后端服务,保险企业能够更早地触达和锁定客户,延伸服务链条,最终形成“养老金融+养老服务”的闭环生态。
从“有”到“优”,让普惠阳光照进更多家庭
尽管成就显著,但未来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目前的改造对象主要聚焦于特殊困难群体,而大量普通家庭同样存在迫切需求。如何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发更多家庭的改造意愿,是下一步需要破解的课题。
同时,服务的持续性和智能化也是发展方向。适老化改造不仅是“一次性”的硬件安装,更需要配套的长期维护和及时响应的上门服务。融入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的智慧养老产品,有望为居家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从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到地方政府的有力执行,再到社会资本的战略布局,一幅围绕“老有所安”的宏大图景正在中国徐徐展开。224万户,是一个温暖的起点。随着各方力量的持续汇聚,更加安全、舒适、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将成为更多中国老年人触手可及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