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联合辖区三家养老服务机构试点推出了双节“短托养老”服务。假期期间,每天花费99元,就可以让老人住进养老中心,并享受一日三餐和日常照料等服务。
众所周知,传统的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核心,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医疗护理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依赖配偶、子女或其他亲属的日常照顾。“百善孝为先”,因而有了“父母在,不远游”等古训。这种养老方式固然可以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儿女在外地工作或者有事需要出差,以及暑期来临想带孩子们出去开开眼界,因为老人的羁绊,难免分身乏术,不得兼顾。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有不少城市都在探索根据属地就近原则,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田园养老和结伴云游养老互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以宁波为例,作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这些年为了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当地民政局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一体化运营,通过合作共建、科学布局、资源共享,实现机构康养服务资源向街道、社区和家庭辐射延伸,推动机构、社区、家庭“三大养老场景”深度融合,让“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变成现实。除了建设老年食堂和助餐点,提供助餐、适老化改造等服务,还为困难家庭安装“一键呼叫”,让他们遇到突发状况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与此同时,当地还充分发挥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等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以专业化的队伍为老年人提供电力等各个方面的服务,不止“善养其身”,更“善养其心”。
今秋杭州滨江区推出的“短托养老”则是又一种基于客观实际需求的创新。这种临时性的看顾服务进一步弥补了传统养老模式的局限性,解了许多人的燃眉之急,让家庭成员可以兼顾工作与生活,在因工作需要出差,以及带孩子就医、出游时不再有后顾之忧,也让老年人能够得到更好、更专业的照料。
当然,畅享方便的同时也应考虑被托者的情绪,做好心理疏导,让其明白这种“临时托管”不是家人不关心,不是儿女不孝顺,而是在他们外出时老人能够得到更专业的照护。养老服务机构也应通过优化硬件设施、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消除被托者的疏离感,给他们营造一种家的感觉,让“夕阳无限好”照进现实。(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潘玉毅)